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諸如欽差大臣之類的,手握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手握生殺大權,可代皇帝行使權力,先斬后奏,很是威風。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東西在古代電視劇中很威風,那就是御賜的免死金牌也有叫做丹書鐵劵的。一般是皇帝賞賜給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算是一道護身符。
在影視劇中免死金牌很是威風,不僅能一人多用,子孫也能用,那麼在真實歷史當中免死金牌又是怎樣的呢?那些手握免死金牌的大臣最后都下場如何呢?
據記載吳越王錢镠就曾經得到過一塊免死金牌,上面的內容是: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也就是說可以用它免除本人的九次死罪,免除后代的三次死罪,犯了什麼過錯,政府都不得對他用刑。這功能不可謂不厲害。
但若說這免死金牌的作用,說到底肯定還是要看皇帝,皇帝站在權力頂峰,金牌也是他賜的,想要殺誰不還是一句話的事情。特別是仔細翻閱歷史會發現,凡是得了免死金牌的人,大多數都是沒有好下場的,這塊牌子很多時候只是皇帝用來穩住那些重臣。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之時,后面追隨者很多的開國功臣,其中很多功勛卓著的大臣還被賜予了免死金牌,但免死金牌最后被沒有保住他們的命,該被朱元璋處死的還是一個都沒有少。
李善長早年投靠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案導致朱元璋大開殺戒,前后有近萬人遭受牽連而送命,李善長也不幸被牽連其中,但萬幸的是保住的性命。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按理說這件事情也過去了。
但在十年后,洪武二十三年,又有御史舊事重提,高發李善長和當年的胡惟庸謀反案有牽連,這下朱元璋將李善長以及同族之人共七十余人一起處死。臨死前李善長大喊:陛下,我手中有您御賜的免死金牌,為何殺我?太祖朱元璋當時就回到:金牌上的九個大字你沒看嗎?這個時候李善長才注意到,金牌上海刻有「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
」看清后李善長徹底死心。
免死金牌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真的以此為倚仗,離死也許真的不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