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著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因歷史風云變幻,期間戰爭不斷,歷史不可避免的出現殘缺不全的情況。因此歷史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例如秦始皇陵墓之謎、樓蘭古國消失之謎等。
專家們了解歷史只能通過現存的史料典籍或者古墓文物進行求證,因此專家們不一定就是最權威的歷史專家,總會出現疏忽甚至埋沒珍貴文物的情況。
1982年,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的秦州區,一支工程部隊修建上水工程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專家們趕到現場后,對古墓進行了清理,最后挖出了陶器等陪葬品,總體來看文物價值不大。
在墓室中央,有一個巨大的石棺床,然而棺木已經腐爛,只剩下了17塊石質圍屏。
這17塊石質圍屏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然而屏風上面的壁畫仍然色彩鮮明。由于古墓被破壞嚴重,專家從壁畫上模糊的判斷是隋唐時期的墓葬,這個發現沒有被當地考古部門所重視,石棺床和石質圍屏被當作「廢石」隨手丟棄在了博物館的倉庫里。
直到隋唐時期的古墓陸續被發現,專家們從挖掘報告中發現了石質圍屏的重要性,最后想起了倉庫中被放了20年的石質圍屏。經過國家專家考古專家的鑒定,這些石質圍屏被專家評為一級文物。
專家們翻閱史料,發現這座古墓是當時隋唐時期一支游牧在西北地區的粟特人貴族的墓葬。而石質圍屏上面雕刻的壁畫正是他們民族的生活場景,這些是中國研究粟特人的重要歷史史料,具有珍貴的價值。
如此珍貴的文物卻被目不識丁的專家仍在倉庫中長達20多年,可以想象,一旦被丟棄,那麼中國將面臨沉痛的損失。
專家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流下了淚水,反思自己的錯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