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舍生忘死將自己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這位猛將,朱元璋對他說道:「他日定不負卿!」
看到這句話,想必許多人會想到「免死鐵券」,其實都沒用,該死還是得死。
就拿這位救下朱元璋的猛將來說,他雖然沒被殺掉,但其后人卻遭了殃,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初救下朱元璋的又是誰?他的子孫為何遇害?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朱元璋的經歷可以說能配得上這句話。
從剛開始連飯都吃不起的窮孩子,到最后能成為一國之君,實屬世間罕見。
濠州可以說是朱元璋夢開始的地方,這里不僅有他的貴人,同時還有他未來的皇后馬氏。
當時濠州城中有不少起義軍將領,不過許多人都是沒有遠大志向的。
他們有的只想守好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
朱元璋雖然出身貧困,但他的志向可要比那些起義軍將領們大得多。就這麼一小片地方就能滿足,那這樣的人實在是太沒有雄心壯志了。
整天跟著這樣一群人生活,朱元璋的遠大理想遲早會被他們磨滅完,于是朱元璋回家鄉招兵去了。
濠州城中的這些起義軍將領,他們沒有什麼出兵滅掉元朝的想法,還整天搞內亂。今天我看你不順眼,明天我看他不順眼。
在朱元璋看來,這群人就是每天吃飽了沒事干,都把他們給撐壞了。
繼續跟這樣的人待下去不會有什麼好處,于是朱元璋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了這個影響前途的群體。
朱元璋在家鄉大概招募了幾百人,然后他們就南下攻打定遠城去了。
這一路上他們邊走邊招兵買馬,最后這支部隊壯大到五千多人。
在朱元璋、徐達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城中的元軍很快潰敗逃走了,他們的第一個根據地就這麼來了。
這次戰役勝利后,許多人慕名前來投靠朱元璋。其中有一個非常強壯的小伙子叫陳德,和朱元璋是同鄉。
這個人就是開頭提到的猛將,至于前面朱元璋回家招兵時他為何沒報名,許多人猜測他應該是沒趕上,或者壓根就沒聽說。
陳德家世代種地,日子雖然算不上有多麼富裕,起碼每頓飯能填飽肚子,這在當時來說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家庭了。
或許是因為能吃飽飯的緣故,陳德長得非常高壯,跟後來入伍的常遇春差不多。
有這樣的能人加入,朱元璋自然是非常歡迎,他們的起義部隊逐漸發展壯大。
自從跟了朱元璋之后,陳德參與了大大小小諸多戰役,還當過賬前大元帥。
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壯大,朱元璋成了南方的一個霸主。
雖然說是發展起來了,但朱元璋他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了。北有張士誠,南有陳友諒,哪個都是實力比他強大的茬,而且除了這兩人,還有其他霸主。
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只有努力變強然后消滅對手。
不過,不論和陳友諒張士誠哪一方開戰,朱元璋都容易腹背受敵,但仗終究是要打的,就是可能得犧牲一些將領們了。
比如要是打張士誠的話,那另一邊必須得頂住陳友諒的壓力,一直堅持到另一邊打完為止。
朱元璋剛開始和陳友諒對戰的時候,他假裝投降,要俯首稱臣,然后讓陳友諒親自來接降。
送投降書的是陳友諒之前的好朋友,所以他沒有過多懷疑就過來了。等到了目的地后,陳友諒發現空無一人,安靜得非常可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