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期間的袁世凱】袁世凱,晚清至民國初期最著名的政治家。縱觀袁世凱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駐軍朝鮮期間;小站練兵期間;逼迫清帝退位;簽訂「二十一條」和稱帝。有一點時大家的共識,袁世凱是晚清時期鳳毛麟角的存在,駐軍朝鮮讓他獲得了巨大聲望,而小站練兵則給他崛起提高了實力保證。
【袁世凱(中)和其他官員】1894年甲午戰爭后,清廷痛定思痛,慈禧太后等人認為原來的八旗、湘軍、淮軍等軍隊墮落不堪已經不堪重用,于是編練新軍。次年,從朝鮮歸國的袁世凱接替原胡燏棻的工作,開始了小站練兵的時代。(這是一組反映袁世凱不同時期的照片,能夠真實感受他是如何一步步實現崛起的。)
【小站練兵期間的袁世凱】不得不說,袁世凱確實一把練兵的好手。
來到天津小站后,袁世凱一改之前的練兵方式,立即改名新軍為「新建陸軍」。訓練方式完全依照德國營制、操典進行訓練,并聘用德國軍官充任教習并制定了影響深遠《簡明軍律二十條》。
【賦閑在家的袁世凱】在練兵期間,袁世凱聘德國軍官十余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余名學生任各級軍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編練軍隊控制,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這些人後來無一不成赫赫有名的人物,甚至左右民國時期的政壇。
【袁世凱五姨太楊氏】楊氏最受袁世凱的寵愛,也最漂亮,楊氏自小跟隨父親做生意,見識通達,嫁給袁世凱后,成為袁府的管家。袁世凱有一妻九妾,子女32人,這樣一個大家庭肯定會很多矛盾,但在楊氏打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條。
【袁世凱和各國使節合影】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接連去世,溥儀登基,宣統成為攝政王。不久,袁世凱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于輝縣,后轉至安陽。賦閑期間,袁世凱積極等待機會復出,為此還寫了一首詩,「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來到天壇祭天的袁世凱】1914年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凱在北京天壇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典禮,這被后人認為是稱帝前的一次預演。這場祭天典禮在當時有很大影響,「郊天祀典越成周,監制玉冠十二旒;黃土沈沈鋪輦道,行人遮蔽四牌樓。」
【袁世凱祭天】這是袁世凱一生中最為風光的時刻,此刻的他儼然如同皇帝一般,所有人都臣服在他的腳下。祭天時,袁世凱穿著十二章袞服登上圜丘,宣讀的祭文是這樣的,「中華民國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總統袁世凱代表國民敢昭告于上天曰:惟天降鑒,集命于民,精爽式憑,視聽不遠。時維冬至,六氣滋生,式遵彝典,慎修禮物。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茲禋燎,祗薦潔誠。尚饗。」
【稱帝后的袁世凱】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世凱堅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短短83天后被迫宣告退位。
【袁世凱葬禮】1916年6月6日上午10點40分,袁世凱因尿毒癥,終年57歲。袁世凱臨死前留下一封遺書,「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