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開學第二周了,孩子們也都陸續進入了學習狀態。
但對于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來說,這還沒過「適應期」呢哈哈。
每天早上上班路過幼兒園,那真叫一個「熱鬧」,孩子們哭聲一片,家長們默默抹淚。
但在這些孩子們當中,你總會注意到有的孩子不但不哭,還很自然的和父母揮揮手,蹦著跳著就去了老師身邊。
而我表妹家娃的情況在這兩者之間,前三天沒啥反應,不哭不鬧。
可到了第四天反而哭著不想去幼兒園了,在家過了個周末,第二周死活送不了去了,這讓表妹很納悶兒。
弟弟幼兒園園長家就在我們小區,很和善,也比較熟悉了,所以帶著表妹去請教了一下。
園長說,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哭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剛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心中難免會有一些焦慮、不安、擔心等等。
而像表妹家娃的情況一般是因為兩種情況:
1:孩子好奇心強前幾天不哭是因為孩子對這個新環境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新鮮感。
可一旦孩子過了這種新鮮感,就會和其他孩子一樣開始哭鬧。
2:被其他小朋友「帶節奏」
前幾天因為好奇,注意力都集中到玩兒上面。
但后面因為過了新鮮感,被轉移了注意力,所以就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帶節奏」。
我突然想起哥哥剛上幼兒園那會就是這樣,本來好好的,但看到周圍孩子都哭,自己也哭了。
不過一會功夫就好了,后面還幫老師安慰其他小朋友哈哈。
園長也表示,孩子入園都會有個適應過程,不必過于擔心。
同時也提醒家里有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家長們,可以提前給孩子做一些「入園準備」。
從教多年,那些入園不哭的孩子,大都來自于這3種家庭:
一:注重孩子早教的家庭1:早教班孩子上早教班,家長不要太功利心,主要還是為了讓孩子適應不同的環境,為日后上幼兒園打下基礎。
2:多帶孩子出門其實,我們可以不花一分錢就可以達到和早教班同樣的目的,那就是
多帶孩子出門。
公園、小區、學校門口,這些開放式的地方,不僅人多,環境也好。
浩源小時候,爺爺奶奶最喜歡帶他們去幼兒園門口。
看著小朋友們做游戲,熱鬧不說,還時常激動的跟園里的小朋友們對話哈哈。
所以,兩個孩子入園都特別輕松。
當然,有條件的可以經常帶孩子們出去旅游,長見識、長膽量,適應能力強。
二:給予孩子足夠安全感的家庭
1:安全感來自陪伴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尤其3歲之前,孩子對于媽媽的依賴感特別強。
多些陪伴,可以讓孩子安全感十足。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勇敢、幸福,孩子也不會為這種短暫的分離而擔心。
2:安全感來自家庭幸福指數
家庭幸福指數大多來自于父母的感情。父母感情不好,孩子就更容易害怕分離。
而父母感情很好的家庭,孩子陽光開朗,擁有強大的安全感,他們不需要為這種分離而焦慮和擔心。
三: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家庭
1:獨立能力
家長不要過于干涉和替代孩子。
比如:穿衣、吃飯、上廁所等這樣簡單的事情,應該在幼兒園前讓孩子學著獨立完成。
這些事情不僅讓孩子很有成就感,也鍛煉了孩子的獨立能力。
2: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真的很重要,尤其對于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
表達能力差的孩子,會因為老師聽不懂兒生氣著急,不喜歡去幼兒園。
而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準確清晰的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餓了、渴了、想媽媽了等等。
老師也能第一時間做出準確的回應,孩子也就不會為這些事情而擔心焦慮。
結語:
孩子入園是第一次真正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開端。
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凡事開頭難,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
1:對老師多一些信任
2: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一個溫馨又快樂的地方。
告訴孩子,中午睡醒,媽媽就會來接你放學,并盡量提前去,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總之,要給孩子傳遞積極快樂的方面,給孩子「吃顆定心丸」,他們才會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