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馬鐸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看到有一個女子的尸體在路邊暴曬,他于心不忍,脫下長衫蓋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將女尸挪到一旁安葬,誰知道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馬鐸出生在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母親則早年因病去世,家境貧寒。他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聰明才智,常常在月光下借著微弱的燈光啃讀書籍。
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未得志,直到四十五歲那年,他終于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消息傳來,他的心中激動難以自持,仿佛看到了一線希望的光芒。
正當馬鐸拖著疲憊的身軀在一處荒僻的山路行進時,突然目光被路旁的一具女尸吸引。尸體已經有些許腐敗,臉上的表情凝固在最后的痛苦之中。這一幕讓馬鐸不禁心生悲憫。
盡管明白自己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刻,前往京城參加殿試的時間緊迫,但馬鐸輕輕走到女尸身邊,脫下身上已經有些磨破的長衫,小心翼翼地覆蓋在她的身上。
然后,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她的身體挪到路邊的樹下,用早已磨破的雙手挖起淺淺的坑,將她安葬其中。
馬鐸站在那里,看著新墳上飄動的幾根青絲,心中充滿了無言的哀傷和對未知女子命運的猜想。
他雙手合十,虔誠地為她祈禱:「愿你在天之靈得以安息,不再受塵世的痛苦。」說完,他心中更加堅定了到達京城的決心。
馬鐸在山路上的夜行,寂靜而漫長。群山環抱之中,當他終于看到間小木屋的時候,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安慰。
敲響木屋的門后,門緩緩開啟,一位美貌的女子出現在門口。女子聽了馬鐸的來意后,微笑著邀請他進入,讓他在這漆黑的夜里有了一個暖和的棲息之所。
夜深人靜,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夜鳥聲和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女主人拿出一些簡單的食物,和馬鐸一同圍坐在桌旁。
她低聲吟誦一首詩歌:"寒夜多蒙到妾家,爐中無火未烹茶。郎君此去登金榜,雨打無聲鼓子花。"
字字珠圓玉潤,如同天籟之音,讓馬鐸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深邃的意境之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