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乾隆時期最當紅的寵臣,也是最大的貪官,和珅的人生發展與乾隆皇帝密切相關。乾隆去世之后,和珅很快也被嘉慶皇帝賜死,但從整個布局來看,和珅的死并不僅是嘉慶皇帝起到了作用,其幕后布局者其實是乾隆皇帝。
那麼乾隆與嘉慶兩代皇帝,是如何通過布局扳倒勢力強盛的和珅的呢?
和珅發跡
在後來的很多歷史評價中,對于康熙與雍正的評價比較高。在很多後來的歷史人物功績評價中,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是打下了盛世的基礎,而乾隆只是一個「摘桃子」的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乾隆只是比較幸運,但其實能力一般。
從歷史記載中,從乾隆前期的作為來看,他其實稱得上一代明君。乾隆上位之初,其實就顯示出來他果斷和強勢的一面,也就是「殺曾靜事件」。曾靜是雍正皇帝在當時時局之下,曾靜與眾多官員都有牽扯,迫不得已留下的一個「反清」的文人。
曾靜認為清朝的滿族是「夷」,即使清朝滿族打下了天下,也不應該讓滿族人成為皇帝。在雍正時期,由于雍正得罪了大量的士族,所以不太適合進一步激化矛盾,所以把問題留給了乾隆來解決。
乾隆一上位,就把曾靜與其同伙凌遲處死,展示了他的霹靂手段。有很多人認為雍正在執政時期,把所有的改革都已經完成,給乾隆一個很好的基礎。而乾隆盲目自大,最終使得清朝由盛轉衰。
但事實是,雍正并沒有真正完成改革,而是留給了乾隆一個爛攤子。雖然從表面上看,隨著雍正的改革,社會迅速發展,國庫充足,國家在向著強盛一步步發展。但從整個體制來看,乾隆上位之后,士大夫、宗室、官僚體系與皇帝之間的關系非常差,這其實是雍正強勢改革所造成的結果。
康熙皇帝打江山。通過打敗其他強勢勢力,使得皇帝勢力穩固。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把大量的利益給予了宗室、官員與士大夫階級。而等到雍正皇帝時期,必須通過改革,壓制宗室、官僚與士大夫階級發展,推動王朝繼續發展。
所以,雍正的改革,雖然使得王朝迅速發展,但使得皇帝與宗室、士大夫與官僚體系關系極差。乾隆皇帝為了能推動王朝繼續發展,就需要再度與宗室、士大夫與官僚體系進行合作。而且乾隆所要面對的問題還不光如此,乾隆時期還缺少一個明確的「對手」。
這里還是要說明一下,在王朝的發展過程中,有「對手」從一個層面上來說,并不是一個壞事,因為有了「對手」之后,皇帝就更容易團結內部,而且通過打敗對手,分配利益,更容易維持內部體系穩定。
但到了乾隆時期,由于康熙皇帝把整個大的局面穩定下來,而雍正又在內部進行改革,使得乾隆的對手變得衰弱,所以乾隆皇帝因為失去了「對手」,就要提高內部的管理能力,來進行內部的管控。
從總體來看,乾隆皇帝一生沒有遇到強大的敵人,而他自己吹噓自己「十全武功」其實也是在標榜自己強大。但標榜自己強大,也能在內部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根據《清史》記載,乾隆皇帝口諭:「乃知守中國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
乾隆皇帝不光是震懾,他在內部也在不斷調整結構,任用鄂爾泰與張廷玉緩和與宗室和官僚士大夫的矛盾,而后大量任用新人,來調節內部勢力的構成。
而隨著王朝逐漸穩固下來,乾隆皇帝還是遇到了困境,也就是八旗勢力與官僚體系無法融合。
因為從清朝體系來看,皇帝既是八旗勢力的首領,也是官僚體系的元首,皇帝要在這兩個體系之間,進行艱難的平衡。而如何做好這個平衡,就需要有一個人來幫助皇帝進行平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