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孕育子孫較晚,生前都沒有見過自己的孫子。就連生育皇子,成年的大部分皇子都是他在50歲以后才生的。因此,關于溥字輩曾孫,更是無緣見到。
今天來談一位輔國公的公子溥倬,也是道光帝的曾孫,而且是載瀾的長子。那麼,他出生于清朝末年,不過憑借著近支的關系,在朝廷還做到了八旗副都統的官職。不過,到他父親這一輩依然有著不入八分輔國公的爵位,但是卻被革掉了,意味著到他這一輩就沒有機會承襲了。
本人:愛新覺羅溥倬(1882-1932年)
清末授予頭品頂戴,后官至八旗副都統,民國年間去世,51歲。
父親:愛新覺羅載瀾(1856-1916年)
先封為二等鎮國將軍,后晉封不入八分輔國公,然后被革。
擔任過八旗都統、御前大臣。只是後來緣事被革去了職務。民國五年去世,61歲。
祖父:愛新覺羅奕誴(1831-1889年)
本來是道光帝第五子,后道光帝第三子綿愷無子嗣,奕誴奉旨過繼為嗣,因此嗣父是綿愷。承襲了嗣父的爵位,為親王爵。
曾祖父:愛新覺羅綿寧(1782-1850)
初為智親王,后為道光皇帝。
溥倬出生于1882年,也是載瀾的長子。
光緒十五年,年僅8歲的溥倬被光緒帝賞賜二品頂戴;
光緒十七年,賞戴花翎;
光緒二十六年,賞賜乾清門行走。
光緒二十九年,授予前引大臣。這是屬于侍衛處的官職,主要就是皇帝出入的時候,他在前面起到導引的作用。一般在宗室里面會選擇內大臣或者散秩大臣來兼任,但是溥倬卻沒有這些職務,說明還是當時的慈溪太后賞賜給他的。
後來,在這一年補授給溥倬散秩大臣的稱號。
本來溥倬因為父親載瀾的關系,不能委以重任。不過,光緒二十九年,還是補授他正白旗蒙古副都統一職,官居正二品。
光緒三十二年,宮里下旨讓他出任左翼監督。這是一個肥差,主要是收稅的,雖然品級不高,但是權利還是很大的。
1909年,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年號宣統。
後來,登基大典結束后,對近支宗室大臣進行了一次恩澤。溥倬作為他的堂兄,雖然比溥儀大24歲,但是還是授予溥倬為頭品頂戴。可以說,當他的父親緣事發生后,溥倬能夠得到這樣的恩澤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
1909年3月,下旨讓溥倬擔任鑲白旗護軍統領;
1909年11月,溥倬加恩擔任正白旗護軍統領;身兼數職,應該說待遇也是相當豐厚。
1922年,雖然已經是民國了,但是紫禁城里面還是讓宣統帝在里面經營著小朝廷。這一年是溥儀的大婚,也對宗室進行了賞賜。
溥倬被授予頭品頂戴。
1905年,溥倬的第三子毓峻出生。毓峻的生母是知縣的女兒,也就是溥倬的嫡福晉。
宣統元年,5歲的毓峻獲得了朝廷賞賜的六品蔭生,也就是獲得了做官的機會。
民國六年,毓峻被賞賜佩戴花翎。
民國十一年,加恩賞賜乾清門二等侍衛。
後來小朝廷結束后,毓峻就沒有起色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