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饒人, 鬢影星星知否。
記得第一次看《水滸傳》的時候,特別羨慕這群梁山好漢,看著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樣子,那是痛快又自在。可是當我再回過頭來看《水滸》的時候,卻發現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了。
許多所謂的「梁山好漢」其實并非什麼好人,劫財、劫色、陷害賢良等等都干得出來。這些「好漢」基本都出自底層,是在社會上實在混不下去了,才現在上山落草的。
說出來有點可悲,這些落草的人,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吃香的、喝辣的、論秤分金銀」,說白了就是為了不讓自己挨餓。雖然這些好漢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可他們本身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最開始的梁山還只有宋萬、杜遷等四人,手底下也就五、六百人,他們是梁山的開荒人。隨后是晁蓋、王倫上山,再到聚義白馬寺,最終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
讓這曾經小小的山寨,變成了如今的龐然大物,并且還多次打敗宋軍,可見宋江等人還是有些真功夫的。
可既然如此,宋江當初為何不與宋軍抗爭到底,自己坐上那皇位呢?這樣不但自己能掌握無上的權利,自己手下的兄弟也不會因為征討方臘而損失慘重了。但聰明的宋江卻偏偏要選擇投降,堅持詔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小李子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一些,原因有許多,而最重要的,就是以梁山的實力,宋江根本沒有實力坐上那個皇位!
梁山上的軍隊總共加起來才不過10萬余人,從地方武裝上來看,的確是人數眾多了。可是要跟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比起來,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以當初高俅等人帶兵來攻打梁山時,基本都是帶個十幾萬人就行了。只是高俅等人不通戰術,所以打不過罷了。
梁山不放牧、不耕作,上面的10萬大軍每天的吃喝都是一個大問題。宋江知道自己的后勤是軟肋,所以不管是祝家莊還是大名府,攻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搶奪糧食。
如果大宋真的想解決梁山這個禍患,其實只要堅壁清野,讓梁山的補給線混亂。宋朝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更不要說當時的宋朝還有精銳的西北軍和種家將。況且,梁山只要勝不能敗,宋朝輸得起,但梁山只要輸一次,這群好漢就完了。
所以,宋江之所以堅持詔安,就是因為知道自己輸不起,而第二點是因為詔安能擺脫賊寇這頂帽子,不但能做官,還能洗白身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詔安,梁山就沒出路。從吳用的這一波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
在吳用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群好漢,如今都是正值壯年。
而反觀十節度,年紀已大,是折騰不過我們的,他不是我們的對手。其中透露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年輕,這也是梁山好漢反抗朝廷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梁山好漢聚義時,最年輕者是燕青,史進略長,在25歲左右;盧俊義、關勝等人一年過30;而宋江等人已經都40多歲了。大概計算一下,梁山上聚義的好漢平均年齡應該在30歲左右,相差不超過十幾歲,所以都以兄弟相稱。
想想現在梁山好漢現在都是黃金年齡,吃苦耐勞有本事,現在不怕宋軍。但是時間一長呢?到時候大家年齡都上去了,抬不動刀了,那怎麼辦?而且梁山好漢中成婚的也沒有幾人,除了那幾個人之外,其他都是光棍。
而手底下的小嘍啰又入不了宋江的眼,那梁山最后的結局就只有老的老、死 的死了。這個時候,他們連和宋朝談判的資格恐怕都沒有了!
就憑這一點,估計梁山也要接受招安!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