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作為雍正時期的寵臣,可以說是雍正手中一把鋒利的刀,是指哪打哪,而且大家對于他的第一印象也是停留在《李衛當官》這部劇中。
然而現實中的李衛和劇中的李衛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劇中的人物情節過于夸張,現實中的李衛反而多了一些神秘色彩。
那麼作為雍正時期的寵臣,李衛自然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對待李衛的態度卻并不同于雍正。
并且在李衛去世后,還將李衛的廟給拆了,認為李衛不過一介庸奴,怎麼敢托名立廟?乾隆為何會如此對待李衛呢?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早年間和劉邦差不多,他出生于徐州豐縣,和劉邦的故鄉沛縣相鄰,同樣早年間也是懷才不遇,學不好八股文,自然也是無法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
但幸運的是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雖然沒有出生在皇家貴族,但好在也是一個商賈大家,殷實的家底早已為他的未來鋪好了路。
早年間的李衛因為沒有入仕,所以在家中也是無所事事,而他的父親怕他出去闖禍,索性就拿出一大筆錢,給他捐了一個五品員外郎的官。
也就是說李衛能夠走上仕途,并非是靠著真才實學,而是靠「鈔能力」,也是一個特例,要說能夠買官自然也是不好買的,更何況是五品官員。
但這對于他有錢的老爹來說,那倒成了「小意思」,因為當時為了緩解財政危機,所以古時候各個朝代都有花錢買官這個政策。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朝廷解決了財政困難,同時朝廷拿出一些職位給這些想要入朝為官的商賈子弟一個機會。
完全是一個雙贏的舉措,但是買官也是明碼標價的,清朝的時候,一個候補的縣丞雖然是一個正八品的官,但價格也達到了3640兩。
五品員外郎的價格就更貴了,達到了六千兩銀子,折算成人民幣,就是三百二十萬,就放到現在來說,要是想做官花錢買,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拿出來的。
但這對于李衛的家中來說,卻是九牛一毛,而且花錢買來的官職只是一個虛職,對于這些人來說掛個名號就非常不錯了。
一般都很難擔任正職,不過是給富二代鍍一層金,說出名聲好聽一些,卻不料,李衛就是富二代中的一個特例。
人家并不是徒有虛名,反而在這個位置上做的風生水起,那麼這個五品員外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官職?
這個位置就是六部的一個副手,相當于今天部委里的副司長,沒有實權,但李衛在這個位置做的很好,隨后不久就擔任了兵部員外郎。
後來又被調到了戶部,得到了晉升,成為了郎中,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李衛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也是從這個時候,他在仕途上節節高升。
因為三年后,雍正即位,雍正一上台,就對李衛這個大膽直言、大刀闊斧的人才非常看好,認為這樣的人有膽識、有魄力,不畏強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